近年来,文旅产业的复苏势头强劲,其中“场景化”成为引领和驱动新消费的关键词。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等项目的推出,标志着“场景革命”的深化,通过将不同跨界元素融合,不断创新消费者体验。
场景化文旅,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形态,正跨越历史与现代、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让游客在富有想象力的场景中享受乐趣。这种新模式不仅限于简单的观光,而是通过多线性、多重性的体验,让旅游者沉浸在迥异的文化和故事情境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参与感。
文化赋魂是场景化文旅的核心。地域文化、主题文化以及直击人心的文化IP成为新场景的灵魂,如山西的《又见平遥》通过情境演绎历史故事,使游客在沉浸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业态赋形则是场景化文旅的基础,新场景需集成多元化的消费体验业态,如杭州西溪湿地的渔夫之旅,通过创意设计微体验点,使旅游者乐在其中。
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了文旅场景的体验品质。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让沉浸式体验成为可能。例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用5G+VR等技术,打造大运河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同时,创意赋新使新场景更加多样化,如剧本杀、文旅+音乐等新玩法,让场景更加有趣、体验更沉浸。
生活赋美也是场景化文旅的重要趋势。旅游消费不仅追求体验经济,还进入了“颜值经济”和审美新时代。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必然是美轮美奂的,如灵山拈花文旅项目,通过匠心创作和科技表达,让游客在美景中体验生活。
新文旅场景的营造还体现在构建附近的生活,即新烟火主义。新式街区经过治理与重构,保留了真实生活状态与熟邻关系,同时满足休闲、旅游、商业等多元需求。如上海武康路、安福路等,构建了城市新烟火气的理想生活图景。
艺术融入消费场景,也是场景化文旅的一大特点。艺术元素与场景氛围的融合,通过艺术装置、策展等活动,吸引新零售业态和IP入驻,为城市旅游提供了新价值。如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以无边界、无压力、无目的理念,打造文化艺术生活聚集地。
社交生活的“新宠”小红闲,利用场景营造优势,成为新一代吸客留客的利器。这类项目注重打造“精”和“美”,通过独特的主题和全面的场景设计,满足年轻人喜欢打卡的心理。
总之,场景化文旅正深刻改变着旅游消费的形态,通过文化赋魂、业态赋形、科技赋能、创意赋新和生活赋美等多维度创新,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而新烟火主义、日常生活美学和小红闲等概念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文旅场景的内涵,推动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