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一级市场中,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态环境。随着国资背景机构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市场化机构的生存空间正逐渐缩小,众多行业从业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国资PE的岗位。这些岗位以其稳定性、充足的资源、较小的压力等优势吸引着他们,但同时也伴随着门槛高、收入降低、易背锅等负面评价,这使得许多求职者在考虑时犹豫不决。
那么,国资PE究竟是否是一个理想的避风港呢?为了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与十多位已经在国资PE机构站稳脚跟的跳槽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他们目前的生存现状以及大家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
关于跳槽门槛,受访者们普遍表示,这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地域和机构规模是关键因素。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头部国资PE机构入职门槛较高,对学历、从业年限和经历都有严格要求,且竞争激烈。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发达地区的中腰部国资PE机构的招聘条件则相对宽松。其次,在同等条件下,国资PE更倾向于招聘有国资从业经历的人。最后,人脉介绍推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许多受访者都明确表示,在入职过程中,家族长辈、领导、学长或朋友的推荐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收入方面,与大家的刻板印象不同,地域与机构规模仍然是决定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头部国资机构的收入水平与市场化机构相当。然而,在非一线城市或规模较小的国资机构中,收入水平则普遍较低,部分受访者的收入甚至较之前在市场化机构时下滑了20%—30%。还有受访者表示,公司在薪酬待遇上的承诺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完全落实。
对于晋升问题,受访者们普遍表示,在国资PE体系中,晋升到中高层主要靠“熬”。虽然晋升速度可能较慢,但相对于市场化机构的不稳定性,国资体系提供了更高的职业保障。然而,一旦选择进入国资体系,再想回到市场化机构则相对困难。
在业务方面,国资PE受到主管部门文件的严格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人的个人发挥空间。同时,投资项目的选择也更多地基于国企自身的资源禀赋。这使得许多从市场化机构跳槽过来的人感到适应困难。
至于工作氛围,受访者们表示,虽然国资PE不像市场化机构那样用KPI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繁琐的日常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国资体系内还存在着一套独特的阶层体系,了解并适应这套体系是融入国资体系的重要一步。
国资PE体系虽然相对稳定,但绝非避风港和躺平之所。选择这条路意味着换了一条职业路径,需要适应新的规则并付出更多努力。然而,只要调整好心态、放下骄傲并重新出发,同样有可能达到期望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