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富锦市,水稻丰收的季节如期而至。老姚,姚洪田,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耕耘了一生,与儿子小姚,姚成龙,携手合作超过二十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子俩在农田上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姚成龙自18岁起便随父亲务农,起初仅依靠手扶拖拉机这一半自动农机。2019年,他听闻附近农场引入了先进设备,意识到提升效率的关键在于更新农机。尽管初时未获父亲支持,但他毅然外出学习并购回大型农机。
“他学习回来后,买了大型机器,告诉我别人能用我们也能用。看到插秧后土地整理得如此出色,我真是高兴极了。”姚洪田笑着说道。
姚成龙提到,国家提供的农机补贴大大减轻了他的负担。“我买的插秧机原价十多万,国家补贴了两万多。”效率的提升让父亲也转变了态度,现在,老姚负责后勤,而技术活则交给了小姚。
“以前我是主力,现在他是了。我在地上听他的,但在机器和技术上,我得听他。”姚洪田说道。
老姚家的稻田从1990年的70亩扩大至如今的330亩,农机数量从零增至八个,更新换代三次。水稻品种也日益丰富,回忆起往昔,姚洪田感慨万千。
“那时候真辛苦,起早贪黑,一天至少干十四五个小时,产量还不行。现在,种地方式已翻天覆地,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带来了产量的提高和收入的增长。”
去年,姚家的水稻田被评为高标准农田。姚洪田每天骑着电瓶车巡视,心情愉悦。“作为一个农民,种出优质的米是我最高兴的事。”他说道。
姚成龙则对未来充满信心:“这片地以后我肯定会让它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