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界
行业纵横 资讯速递 科技前沿 峰会论坛 企业快讯 商业快讯

2025年AI大战:中国巨头争抢“全能助手”赛道,全球竞争白热化

2025-05-13来源:钛媒体APP编辑:瑞雪

在2025年的科技舞台上,一股全新的潮流正席卷全球——通用人工智能助手(简称“通用助手”)的崛起。在这场科技盛宴中,一家名为Manus的中国初创企业凭借其声称的全球首款通用助手产品,成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当Manus平台的邀请码被炒到高达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时,这场科技风暴的热烈程度可见一斑。这股热潮不仅引起了中国科技巨头的关注,也牵动了全球AI领域的神经,一场关于智能软件未来形态的竞赛悄然拉开序幕。

在这股浪潮中,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联想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推出了各自的多任务处理和自动化工作流程执行产品。这些产品目前多处于邀请制内测阶段,用户认知度有限,且市场上对于其是否能真正兑现“工作型AI”的承诺仍存疑虑。

全球范围内,OpenAI、Claude和微软等巨头也推出了自己的通用助手产品或开发平台,进一步加速了这一领域的竞争态势。

那么,究竟何为“通用助手”?与传统的AI聊天机器人不同,通用助手旨在成为功能全面的数字助理。它们不仅具备自主规划、工具调用和上下文记忆能力,还能在无需用户干预的情况下完成诸如撰写报告、制作演示文稿和研究分析等任务。

例如,如果要求生成一份行业报告,传统的AI工具可能只会返回一段详细的文字。而通用助手则能够生成包含图表、并以PDF或HTML格式保存的完整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通用助手的开发并不依赖于拥有基础的大语言模型。Manus就采用了Anthropic的Claude和阿里巴巴Qwen模型的定制版本,以及自家的工具包和强化学习组件。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实现深度集成,这一新兴行业标准类似于智能软件的“USB端口”,为AI资源协调提供了便利。

字节跳动的“Coze Space”平台则利用自家的Doubao 1.5 Pro模型,并与主流MCP工具如飞书和GitHub等集成。其商业模式包括订阅、技术授权和企业解决方案,价格从免费到每年近700美元不等。目前,Coze仍处于封闭内测阶段,并已获得7500万美元融资,估值达到2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Flow State”则定位于高级研究任务,虽然处理时间较长,但输出内容却十分丰富且图文并茂。然而,近期“华尔街科技眼”的测试却揭示出Flow State在理解关键助手概念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如工具分类错误和开发者归属误判等,这些错误让人对其商业化前景产生质疑。

与此同时,百度推出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心享”助手,涵盖旅游规划和相亲等场景。而联想则成为首家推出内置通用助手的PC原始设备制造商,其“天禧个人超级智能助手”采用边缘云混合部署和本地化AI处理,预示着通用助手将在消费者设备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科技巨头们忙于战略定位的同时,初创企业已经开始实现盈利。由前小度CEO景鲲创立的MainFunc,通过其AI搜索引擎Genspark推出了“超级助手”。该产品专注于数据检索、演示文稿制作和研究分析,上线九天内就实现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拥有超过1万名付费用户,基础订阅费为每月20美元。

Manus则继续领跑市场,提供每月39美元和199美元两个订阅档次,并在上线一个月内就实现了4150万美元的ARR。凭借7500万美元的融资和5亿美元的估值,Manus还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了本地化中文版本。

随着MCP的普及和商业化应用的不断增多,通用助手市场正迅速扩张。研究预测,到2028年,中国助手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72.7%,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00亿美元)。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新的融资和上市前沿;对于科技巨头而言,则是提升用户粘性和云集成能力的关键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