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打川渝风味面食的连锁品牌“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募资用于扩展门店网络和提升数字化能力。此举标志着遇见小面或将成为港股市场中的“中式面馆第一股”,再次点燃了餐饮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
遇见小面的故事始于2014年,当时它在广州开设了第一家面馆,主打重庆麻辣风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遇见小面已从一家街头小店成长为中国领先且发展迅速的现代中式面馆经营者,其门店遍布中国内地和香港。截至最新数据,公司在内地22个城市拥有374家餐厅,香港则有6家,其中47家餐厅提供24小时服务,还有64家新餐厅正在筹备中。
尽管在餐饮业的广阔天地里,遇见小面的门店数量并不算多,但其市场表现却相当亮眼。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算,遇见小面是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更在2022年至2024年间,它的总商品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在中国前十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中位居首位。
遇见小面的强劲发展势头得益于其交易额的持续增长,从而带动了收入规模的扩大。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至2024年的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2%。其产品也从最初的重庆小面系列扩展到各种辣与不辣的菜品,涵盖了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公司主动降低菜品价格,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这一策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店翻座率持续增加,翻台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盈利能力方面,遇见小面同样表现出色。尽管在2022年因疫情影响净亏损3600万元,但次年便成功扭亏为盈,实现盈利4590万元,并在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6070万元。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不仅彰显了公司的经营实力,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遇见小面此次赴港IPO的募资金额将主要用于战略性的并购和有机扩张,以实现品牌的规模经济、简化运营并提高供应链效率。具体来说,资金将用于拓展餐厅网络、扩大地理覆盖范围、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和提高客户忠诚度等方面。公司还计划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进行战略投资与收购,以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前京东集团CEO徐雷于今年4月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加入遇见小面,这无疑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徐雷在供应链重构和下沉市场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有望助力遇见小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自成立以来,遇见小面已经吸引了众多知名机构和个人的投资,包括顾东生、青骢资本、九毛九、弘毅投资、喜家德水饺创始人高德福以及碧桂园等。这些投资者的加入不仅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也为其带来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和市场洞察。
在当前内需消费提振的大背景下,餐饮企业对赴港上市的热情持续高涨。从新茶饮到快餐连锁,再到中式餐饮连锁企业,越来越多的内地消费企业选择港股市场作为上市地点,并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遇见小面的IPO之路不仅是中式餐饮标准化、连锁化的缩影,也是一场关于“性价比”与“规模化”的生存大考。
未来,遇见小面计划通过下沉低线市场、探索海外市场以及加大特许经营模式等方式来拓展其业务版图。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公司将在中国及海外开设数百家新餐厅,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然而,中式面馆市场的高度分散格局也意味着整合的难度不小。遇见小面需要在强化差异化的同时,找到正确的“资本赋能”方向,以实现更大的规模经营和更高的盈利能力。在这场关于“小面大生意”的资本故事中,遇见小面能否凭借“川渝风味+下沉基因+供应链硬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劈开一条差异化航道,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