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行业的喧嚣中,独立开发者王智远近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从扣子、等智能体平台的热潮,到如今MCP(多模态交互协议)成为新的焦点,科技巨头们纷纷入局,让这一领域变得格外热闹。
阿里云率先推出了MCP平台,随后腾讯云紧随其后,百度云也预计在Create大会上发布相关产品。在这场技术盛宴中,开发者们总是冲在最前线,但最终的受益者往往是大企业。然而,对于想要在这片蓝海中淘金的开发者和企业来说,了解云平台的生态以及它所能提供的价值场景,才是找准机会的关键。
各大云厂商在MCP协议上的布局各有千秋。阿里云凭借全球化与全栈式技术布局,将高德地图、菜鸟物流等50多个自家服务融入MCP基础设施,构建了一个“应用即协议”的生态闭环。腾讯云则依托微信生态,采用边缘无服务器架构,让开发者能够更快速地触达用户,实现社交裂变。百度云则致力于工具生态普惠,希望通过MCP Store打造一个AI时代的Github+AppStore混合体。
字节跳动的策略是“内容+AI+云”三螺旋战略,利用抖音/TikTok的内容池构建MCP服务,并通过火山引擎开放“一句话开发”能力,降低开发门槛。而AWS则聚焦于语音交互底层设施,希望通过Amazon Nova Sonic语音模型与Bedrock服务的结合,实现“语音+工具调用”的模式。
面对如此多的选择,开发者应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MCP平台呢?关键在于生态。阿里云作为全行业渗透的超级基建,适合深度对接传统行业系统且对国产化合规要求高的企业级项目。百度智能云则凭借“地图+搜索双入口”和千帆AppBuilder的优势,吸引了大量中小开发者。腾讯云则擅长利用微信生态和社交平台的优势,适合社交电商和实时互动场景。字节跳动则围绕内容创作、流量赋能和工具赋能,为内容创作者和电商品牌提供了广阔舞台。AWS则凭借全球化部署和技术基石的地位,成为跨国项目和AI、物联网领域开发者的首选。
在MCP开发的浪潮中,什么样的人能赚钱呢?从商业逻辑来看,企业愿意为MCP服务买单,是因为它能帮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赚钱的MCP服务往往具备深度整合和标准化可复制的特点。它们能够将企业零散的数据和僵化的流程转化为AI能理解的标准化操作,从而帮助企业省时间、省人力、省决策成本。
王智远认为,从赚钱的角度看问题,更能洞察产品的市场价值。真正的“最小可行产品”(MVP)不仅是产品上线,还要找到愿意付费的用户群体。因此,在MCP Server上做出有效产品并赚到钱的关键在于:先了解云厂商的战略选择和用户群体,再围绕用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并卖出去。
以阿里云为例,其全栈式技术布局和电商+政务双引擎的生态壁垒使得它在全行业渗透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开发者可以利用阿里云提供的MCP服务深度对接传统行业系统,如工业质检、跨境贸易等。而百度智能云则通过“地图+搜索双入口”和千帆AppBuilder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生态和变现渠道。
腾讯云则凭借微信生态和边缘计算网络的优势,在社交电商和实时互动场景方面表现出色。开发者可以利用MCP Marketplace直接触达10亿用户,并通过边缘计算网络实现快速响应和良好用户体验。字节跳动则围绕内容创作和流量赋能,为内容创作者和电商品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AWS作为全球企业的技术基石,在跨国项目和AI、物联网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开发者可以利用AWS的全球节点部署和丰富的服务功能,轻松实现全球化布局和技术创新。
在这场MCP开发的盛宴中,开发者们正通过不断创新和尝试,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实现自我成长。他们像变形金刚一样不断进化,从滑板到滑板车再到自行车、摩托车最终变成汽车,每一步都踏在了市场的脉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