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演员王鹤棣的舆论风波,似乎预示着他作为顶流明星的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争议的焦点,落在了他主演的剧集《大奉打更人》上,该剧自年末开播以来,便成为了舆论场的焦点。
据云合数据显示,《大奉打更人》作为备受期待的男频IP改编作品,其平台热度峰值在开播初期并未如预期般突破3万大关,而是仅仅达到了28000。这一成绩虽然对普通剧集而言尚属不错,但对于这部被各大平台、圈层寄予厚望的“预制爆款”而言,显然未能满足外界的期待。甚至有网友戏称,该剧前期的诸多高调宣传,就如同安小鸟保胎一般,第二天就面临了熏艾的尴尬。
更有趣的是,网友们给《大奉打更人》取了一个别称——“耀祖”,意指在同一平台热播的其他剧集如《永夜星河》《九重紫》《猎罪图鉴》等,都为了这部“接班人”让路,却如同有苦难言的“招娣”,而《大奉打更人》则成了扶不起的弟弟。这一昵称的出现,无疑加剧了剧粉、演员粉之间的争执。
那么,抛开一切主观因素,这部被嘲讽为“预制爆款”的《大奉打更人》,究竟能否担得起《庆余年》接班人的称号呢?
从客观数据来看,《大奉打更人》的表现并不差。开播近一周,该剧全网有效播放量已破亿,央视CCTV8首播收视率破1,并在多个数据榜单上登顶。该剧还吸引了34个广告商投入中插宣传,第六集的中插广告时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93秒,成为2024年各平台剧集中插广告时长第一。海外市场上,该剧也成功卖出了13个平台的播放版权。
然而,在观众层面,《大奉打更人》的口碑却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该剧在改编原著时,避免了完全照搬原著中曾陷入抄袭争议的情节和人设,而是进行了符合现代社会环境的改动。同时,导演邓科及其团队在古装轻喜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使得该剧在笑点节奏、剧情转换等方面都表现得相对出色。另一方面,王鹤棣的演技却成为了观众吐槽的焦点,其不标准的普通话、无感情的AI式棒读以及浮夸的综艺式演技,都让观众难以买账。该剧在破案过程的逻辑性、主演的画风契合度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大奉打更人》的“预制爆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定档前期,该剧便进行了大规模的造势活动,包括王鹤棣在杀青宴上的豪言壮语、定档发布会、开播盛典等。然而,这些举动在让观众对剧集产生期待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观众对剧集质量的期待值。当剧集质量未能满足这些期待时,观众的逆反心理便会被激发出来。
该剧还试图通过全产业链IP化的方式来打造爆款模式,涉足视听影音、游戏等多产业联动。这种以IP为核心、跨产业链联动的商业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庆余年》的成功经验,但在如今越来越挑剔的受众市场中,却并非万能试金石。
事实上,内娱国产剧的“预制爆款热”早已有之,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方法论。不少剧集在前期营销时,便预设爆点话题、词条、名场面评论等,甚至与演员大粉、营销号合作,提前铺设观后感、CP糖点等。然而,这种固定流程也导致了很多剧集在营销上撞款,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在2024年的内娱市场上,预制电影爆款、预制影后的现象也同样备受争议。其中,凭借《我们一起摇太阳》摘得金鸡奖影后的李庚希,便是预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如今试图抢夺观影主动权的受众市场中,也开始遭遇挑战。李庚希的新作《不讨好的勇气》便以低调收场,证明了预制套路并非万能。
说到底,《大奉打更人》作为一部预制爆款剧,其成败不仅取决于剧集本身的质量,更取决于观众对剧集质量的期待值与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在如今的受众市场中,观众愈发挑剔,对剧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想要打造真正的爆款剧,还需要回归内容本身,用心打磨剧本、提升演技、注重细节,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