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居零售巨头居然智家(000785.SZ)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4月17日,该公司发布公告,透露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汪林朋已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留置,并收到相关通知书。
这一消息迅速在资本市场引发震动。次日,居然智家的股价应声跌停,最终报收于3.69元/股,市值缩水至约230亿元。紧接着,4月18日晚间,居然智家再次发布公告,称汪林朋所持有的公司3.72亿股股份已被司法冻结,占其全部持股的100%,以及公司总股本的5.97%。
汪林朋,这位57岁的家居行业知名人物,因成功推动居然之家借壳武汉中商上市而闻名资本市场。回溯历史,武汉中商原为湖北地区的商业零售龙头,由武汉国资委实际控制。2019年,武汉中商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斥资356.5亿元收购了居然之家(当时尚未更名)。此次收购完成后,汪林朋及其关联公司一跃成为居然之家的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高达61.93%。随后,武汉中商的股票名称也变更为居然之家。
汪林朋与湖北的渊源颇深。他出生于湖北黄冈,曾在商业部财会司任职,后转战商业部旗下的中商企业集团、华联商厦等公司。在借壳上市前,汪林朋就曾表达过将居然之家总部从北京迁至武汉的意愿。借壳成功后,居然之家也保留了武汉中商的注册地。
然而,汪林朋的商业帝国并非一帆风顺。关于他被留置的具体原因,居然智家表示目前尚未知悉相关进展及结论。但这一事件无疑给公司的日常运营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居然智家强调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上述事项不会对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但股价的暴跌和股份的冻结已经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回顾居然智家的发展历程,其前身居然装饰城创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始人意外身亡后,股份转让给了商务部旗下的中商集团和华联商厦,公司由此变身为国企。在国企改制的浪潮中,中商集团将部分股份转让给了包括汪林朋在内的34位自然人股东。汪林朋通过斥资455.89万元成为公司股东之一,持股比例达到8.99%。随后,他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逐渐掌握了居然智家的控制权。
在汪林朋的推动下,居然智家于2018年获得了阿里巴巴、云锋基金等多家机构的战略投资,估值高达360亿元。一年后,居然智家成功借壳武汉中商登陆A股市场。然而,这笔“蛇吞象”交易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质疑。尽管交易最终成功落定,但居然智家的股权估值合理性、旗下资产瑕疵等问题也曾受到深交所的关注。
近年来,居然智家的业绩也坐上了“过山车”。受疫情、地产行业转冷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出现波动。尽管如此,公司的分红比例却持续增长。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间,居然智家的分红额分别为3.38亿元、10.48亿元、12.54亿元,股利支付率大幅提升。然而,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这种高额分红也引发了市场的质疑。
汪林朋及其一致行动人在所持限售股解禁后也开始大手笔减持。据统计,通过两次减持,居然控股累计套现约26.74亿元。而汪林朋作为居然控股的主要股东,也从中获益匪浅。
作为国内家居零售行业的领头羊,居然智家旗下拥有众多家居卖场。然而,近年来受疫情和地产行业影响,公司租赁及管理业务的收入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商品销售业务的收入却持续增长。但由于该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低,导致居然智家的整体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
为了应对困境,居然智家开始寻求破局之道。公司围绕数智化转型展开了一系列布局,包括洞窝、居然设计家和居然智慧家等项目。同时,公司也在推进将原有的家居卖场向智能家居体验中心转型升级。去年年末,公司还将企业简称变更为居然智家,以体现公司在智能家居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然而,这些措施尚未能让居然智家的业绩止跌回升。公司近日发布的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给予优质商户部分租金及管理费减免等,导致租赁及管理业务收入出现阶段性下滑。这一消息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