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璀璨星河中,人形机器人无疑是2024年最为耀眼的星辰之一。美国权威杂志《时代周刊》不仅将人形机器人列入“2024年最佳发明”,更将其推上了封面,赋予其“本年度最伟大发明”的殊荣。这一荣誉不仅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飞跃,也预示着其即将开启的全新篇章。
人形机器人的崛起,得益于2024年技术突破的全面爆发。这一年,人形机器人在精细化工作和深度学习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使得它们走出实验室,走进工厂,成为生产线上的新成员。与此同时,各大企业纷纷推出新品,形态各异的人形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2024年增添了浓厚的“赛博生产力”气息。
人形机器人的热潮并非一时的狂热,而是未来生产关系变革的序曲。英伟达CEO黄仁勋将人形机器人与汽车、无人机并列为未来可能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三大机器人类型。而特斯拉CEO马斯克更是大胆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达到100亿台以上。这一预测虽然惊人,但并非无稽之谈,因为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国内外的各大发布会和工厂实训中频繁亮相,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
在国内,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同样如火如荼。能够打螺丝、搬运货物的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各大发布会的常客,它们不仅展示了先进的技术实力,更为未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无限可能。优必选的Walker S系列已经成为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智元机器人也开启了通用机器人的商用量产,计划产量高达962台。傅利叶旗下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也已经量产交付超过100台,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的加速。
在人形机器人的本体技术上,2024年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上肢手部的成熟使得人形机器人的精细化操作能力大幅提升,而下肢鲁棒性的增强则让机器人能够更平稳地行走。例如,宇树的G1人形机器人可选配Dex3-1力控灵巧手,能够进行砸核桃、搬运重物等常规操作,还能完成汽水瓶开启、焊接等精细作业。开普勒的K2机器人则拥有单手15公斤的负载能力,每个指尖都配备了96个触点的柔性传感器,能够高精度感知环境,完成精细操作。灵宝CASBOT的CASBOT 01机器人也能做到整理衣物、组装台灯、更换灯泡乃至精确打螺丝等多样化功能。
除了上肢的精细化操作能力外,人形机器人下肢的稳定性和柔韧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广汽集团发布的GoMate机器人采用了可变轮足移动结构,能够在复杂路面上行走。而双足机器人如“天工”则已经达到了12公里/小时的最高速度,魔法原子的产品也能应对复杂崎岖路面。逐际动力和众擎机器人的产品还能够完成“亚洲蹲”、“深蹲”和“后弯腰起身”等高难度动作,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柔韧度方面的进步。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化进程的加速,它们已经初步锚定了以工厂为靶点的B端应用场景。车企作为第一批“试验田”,已经开始了人形机器人的实训应用。优必选、小鹏汽车和开普勒等企业都已经与车企展开了合作,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厂的生产线上。车企的自动化、现代化生产环境为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基础,而零部件的体积较大也适合现阶段的技术能力。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也成为了行业内外的关注焦点。从傅利叶打响人形机器人量产第一枪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宣布量产计划。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矩阵超智和众擎机器人等企业都已经宣布了量产规模,其中众擎机器人的PM01商业版与教育版均以统一价格面向市场发售,矩阵超智更是喊出了万台规模的量产计划。乐聚机器人也启动了人形机器人产线,预计年产200台,五年内达到满产,年产值可达3亿元。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不仅意味着技术实力的提升,更将带动上游零部件厂商的成本降低。随着灵巧手出货量的增长,其成本已经降低了50%,售价在5万元左右。谐波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上游降本将有效推动人形机器人终端价格的降低,提高下游客户的付费意愿,进一步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发展。
在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变化。开源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智元机器人等企业已经率先开源了数据集,为行业提速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形机器人行业也将迎来洗牌期,部分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