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经济舞台上,美元的动作频频,掀起了一场新的货币与汇率风波。在这场风暴中,日元首当其冲,遭受重创,美元兑日元汇率攀升至32年来的巅峰,引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日本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将被印度超越,日元贬值成为关键因素。
尽管美元此轮加息策略未能如愿以偿地实现全面收割,但日本经济的动荡只是冰山一角。亚洲货币市场已感受到连锁反应,日元贬值的风潮正逐步蔓延,金融危机的阴影悄然逼近。回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正是泰铢的暴跌,如今的局势令人不禁担忧。
然而,美国的真正目标并非日本,而是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和贸易顺差国的中国。中国外贸出口型经济体的特质,以及对美元的依赖,使其成为美元收割策略中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从近期美国政要的密集访华便可窥见一斑。耶伦提出中国新能源产业过剩的言论,试图遏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欧洲甚至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对中国产业升级施加压力。
耶伦还呼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但这一请求已落空,中国反而减持了超过200亿美债。与此同时,美国单方面无法阻挡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随后,布林肯的到访伴随着华尔街对中国可能面临金融制裁的猜测,尤其是切断中国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即排除中国于“SWIFT”美元结算体系之外的风险。然而,美国至今尚未采取此类行动,因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和制造业国家,其经济规模之庞大,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和印度的总和,且中国对SWIFT系统的贡献显著,手中还持有超过7000亿美债,美国对此忌惮三分。
假设美国真的采取极端措施,将中国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其后果将是多方面的。短期内,中国外贸出口企业将遭遇结算难题,对出口造成冲击,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这或将加速中国跨境结算系统的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俄罗斯在被踢出SWIFT系统后,短期内面临挑战,但随后通过本币结算等方式,实现了出口的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加速。中国同样在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维持与SWIFT系统的合作,继续使用美元;另一方面,积极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为未来可能的风险未雨绸缪。
事实上,中国在2012年便已着手构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2015年正式启动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该系统目前已覆盖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金融机构。CIPS在俄罗斯被踢出SWIFT后,对俄罗斯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中俄贸易主要通过CIPS完成,效率显著提升。美国应清醒认识到,中国并非俄罗斯,不能简单复制对俄罗斯的制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