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公司月之暗面,近期卷入了一场复杂的仲裁纠纷,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事情起源于11月上旬,金沙江创投的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携手循环智能的其他四家投资方,对月之暗面的创始人杨植麟和联合创始人张宇韬提起了仲裁。朱啸虎等投资方指控,杨植麟和张宇韬未经循环智能投资人同意,便另起炉灶,创立了月之暗面。
月之暗面原本是循环智能内部一个已开发两年的项目,分拆后仅用了20个月,估值便飙升至超30亿美元。这一迅猛的发展势头,让循环智能的投资人与月之暗面的创始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愈发激烈。
随着朱啸虎在朋友圈的连续发声,这一事件的舆论热度不断攀升。12月5日,朱啸虎更是直指张予彤为事件的关键人物,称其隐瞒了重大的利益冲突,违反了基金合伙人对LP的受托责任以及公司董事对股东的受托责任。张予彤曾是金沙江创投的员工,在月之暗面的创立和融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持有相当数量的股份,但她并未向金沙江创投的合伙人、循环智能的投资人和股东们透露这一事实。
朱啸虎表示,金沙江的LP给金沙江投资时有非常严格的协议。如果金沙江的在职投资人在职期间从项目中获得了好处和收益,那么这些应归基金而非个人所有。他强调,张予彤的行为违反了基本的商业底线。
面对朱啸虎的指控,月之暗面的创始人杨植麟于12月6日出面回应,力挺张予彤,并详细解释了月之暗面的创办过程、张予彤的股份以及朱啸虎的指控等问题。然而,杨植麟和朱啸虎所讲述的故事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这使得双方短时间内难以达成和解,风波难以平息。
杨植麟表示,随着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趋势的形成,他于2022年年底开始筹备创立月之暗面。为了抢抓时间窗口,他可能在所有必要手续都完成之前就开始了再创业的行动。他称,再创业后,他得到了所有董事和董事会的口头、邮件确认,并启动了书面协议流程。今年一月,他进一步得到了所有董事和董事会的书面协议,内容包括循环智能的占股安排、豁免他和张宇韬的全职义务、约定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等。
然而,杨植麟并未得到所有股东的同意豁免书。他称,当时循环智能的股东对新公司的看法并不一致,其中红杉和真格选择主导投资新公司,而金沙江、博裕、万物、靖亚、华山没有参与。有知情人士表示,循环智能几位投资方迟迟未签同意豁免书的原因,很可能在于对后来在月之暗面所占的股比不满。
关于月之暗面分拆的合规性,以及张予彤在这场交易中是否存在隐瞒利益冲突的行为,双方各执一词。朱啸虎认为,张予彤在金沙江创投任职期间就已加入月之暗面,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帮助,这违反了其对金沙江创投的信义义务。而杨植麟则避重就轻地承认邀请了张予彤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月之暗面,但对于张予彤加入的具体时间并未正面回应。
关于张予彤所持股份的合理性,双方也存在争议。朱啸虎透露,张予彤在月之暗面最初持有900万的免费股,占比高达初始股份的14%,远超当年循环智能所分得的9.5%。在阿里那一轮融资后,张予彤又获得了300万股,总共拥有1200万股。他认为,这些股份是在隐瞒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获得的,属于“监守自盗”。而杨植麟则表示,张予彤在业务、战略以及多场融资战役中对公司做出了重要贡献,持股是合理的。
这场风波不仅涉及到了月之暗面的分拆合规性和张予彤的股份问题,还牵扯到了金沙江创投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漏洞。朱啸虎表示,张予彤过去的欺瞒误导了金沙江的重要决策,对金沙江创投的声誉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而留给月之暗面和张予彤谋求进一步和解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月之暗面的股东要求他们在2024年12月15日前获得循环智能老股东的豁免,否则将面临降低估值10%的惩罚。
尽管面临来自投资方的质疑和指控,以及和解遇阻的困境,杨植麟仍然执着于力保张予彤。这场风波仍有不少疑团有待揭晓,未来一段时间,围绕月之暗面的争端与纠纷,还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