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界
行业纵横 资讯速递 科技前沿 峰会论坛 企业快讯 商业快讯

叮咚盈利打样、巨头争相竞逐,前置仓第二春来了?

2024-11-09来源:钛媒体APP编辑:瑞雪

文 | 商业新研社

历经扩张、质疑、缩减后,前置仓正焕发第二春。

日前,叮咚买菜发布2024年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27.2%,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商品交易总额72.7亿元,同比增长28.3%。利润方面,Non-GAAP下实现净利润1.6 亿元,净利润率达2.5%,已经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盈利。

基于本季的业绩表现,叮咚买菜进一步调高了全年的业绩预期,并预计今年以及四季度净利润和规模依然会保持前期较大幅度的同比增长。

此前,前置仓并不被人看好。像每日优鲜在烧了140亿元后在2022年倒闭,叮咚买菜在实现盈利前,曾经三年烧了115亿依然深陷亏损泥潭,前置仓难以平衡用户数、客单价/毛利率、履约成本这三者的关系,也让生鲜电商成为一门投入高、损耗高、毛利低的艰难生意。

但现在这种局面正在改变。一方面,典型代表的叮咚买菜,顽强的实现了连续盈利;另一方面,京东、盒马、美团、山姆、物美、名创优品、屈臣氏等一众电商、零售企业再度加大布局前置仓,多业态的开启了即时零售新时代。

繁荣和竞逐之下,前置仓真的度过了生存考验吗?新玩家能否破解盈利难题?

1、各项成本加大,叮咚买菜又实现了盈利

作为生鲜电商电商前置仓的两大代表,和每日优鲜的黯然倒掉相比,持续亏损的叮咚买菜,这几年虽然缩减规模、饱受质疑,但是仍然坚强的求生存谋发展。

今年的第三季度,叮咚买菜的营收、交易总额以及利润均实现了持续增长,这主要归因于交易用户数量和月度购买频率的加速增长,以及今年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站点网络的扩大。

财报显示,叮咚买菜该季度的月均下单用户数同比提升了24.5%至822万,且每用户月均收入较去年同期继续平稳提升了6.4%,其中会员同比提升了8.8%达到540元,Q3用户月均下单频次也同比提升到6.1%。

而在前置仓布局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叮咚买菜在江浙沪已经完成了原定的今年新开80个前置仓的目标,并将全年目标数量提升至110个。其中,上海和江浙区域的商品交易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4.5%和40%,另有13个城市实现超50%的同比增长。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叮咚买菜CEO梁昌霖表示,第三季度取得的成绩源于经营层面的全方面提升,“今年前置仓新开出来之后,单量能够迅速爬坡上涨,并开始对大盘和利润产生贡献,并且这些新开的前置仓一方面日均单量在继续提升,另外一方面对大盘的提升效果将至少延续到明年同期”。他还表示,叮咚买菜在杭州、桐庐等地区新开的前置仓也进一步提升了叮咚买菜在当地的渗透率。

如果说前几季,叮咚买菜的盈利是通过疯狂撤城闭店、大幅降低各项成本开支而“省”出来的话,那么本季随着各项成本开支的加大,却依然保持住了盈利,其运营模式就更值得思考了。财报显示,三季度叮咚买菜营运成本及开支总额为64.39亿元,同比上涨24.7%,其中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8.3%,销售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去年同期的69.6%小幅上升至本季的70.2%。营销费用也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9.1%,主要原因是为获得新客户而增加的销售和营销活动支出。

值得注意的,本季叮咚买菜的履约费用虽然同比增长了17.1%,但是占总营收的比例却下降至21.4%,这主要是由于订单量的增加,提升了运营效率。叮咚买菜还表示,2023年下半年优化了区域加工中心的布局,今年将继续提升区域加工中心的运营效率。

本季叮咚买菜的盈利,或许也再次说明,前置仓在过去做不好,可能并不是本身商业逻辑有问题,而是盈利模型的优化问题。一方面,前置仓属于重资产投入。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都要跟随扩张步伐进行搭建,还有相应的人力成本、营销成本,前期的投入相对是比较大的。而且前置仓要保证即时配送,商品分拣要快,如果自建配送渠道,履约成本也比较高。另一方面,早期的前置仓,基本都是以生鲜前置仓为主。生鲜本身就是一个高损耗率而且非高频的品类,所以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商品损耗高毛利低,二是若没有规模化订单,则成本更高。

在今年二季度,叮咚买菜管理层也曾表示,为了提高利润率,叮咚买菜也持续向自有品牌、预制菜、休闲百货发力。未来,要持续获得盈利,叮咚买菜需要在扩张市场的同时,谨慎选址,以降低提前闭店等带来的损失。同时,立足生鲜市场的叮咚买菜,还需要不断发掘客单价、利润率都更高的产品,提高这类产品销售在总GMV的占比。

2、新玩家争相押注前置仓,赢面有多大

但对前置仓模式的探索,并非只有叮咚买菜。从今年来看,这种选址简单、配送效率高且易复制的前置仓业态,正吸引更多企业争相布局。不仅有美团、京东七鲜、饿了么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有沃尔玛、物美、天福便利店、名创优品、屈臣氏等传统零售业,即便是之前不看好前置仓的盒马,也传出要试点前置仓模式。

今年9月,京东旗下生鲜业务板块“七鲜”近期在北京正式启动了首个前置仓的运营,第二个前置仓的建设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主打“最快30分钟送达”的服务承诺。美团旗下小象超市以前置仓模式运营,主力仓单仓面积在800-1000平方米。由于定位为接近线下超市范畴的线上全品类平台,小象超市商品数已达到10000个,与传统生鲜电商明显不同。

10月份,美团还宣布和名创优品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以即时零售业务为合作重点,名创优品年内将在美团上线超过800家闪电仓形态的“24H超级店”,服务消费者“线上下单,最快30分钟送达”的即时需求。而屈臣氏开设的闪电仓也已覆盖超过10个一、二线城市,仓单产提升1.4倍。

所谓闪电仓,据多位业内人士解释,这其实属于前置仓的一类,最早广泛用于生鲜品类。具体来说,名创优品的闪电仓就是接入美团闪购的前置仓系统,拥有理货、拣货、配送等功能,在美团平台以实体店形式上线售卖商品的实体仓。

此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即时零售行业近年来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已超5000亿元,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22年的3倍。从仓店数量增长情况看,2022年和2023年前置仓数量的年均增速超过100%。

可以说,像美团闪电仓、山姆会员店等是我国比较典型的前置仓,是即时零售的主要供给形态,具有及时性强、选址要求低、商品种类丰富等优势。

整体来看,生鲜前置仓已经发展几年,近年这些互联网以及零售业巨头,又开始重仓前置仓加码即时零售,而且是不断在拓展覆盖全品类,逐渐成为前置仓模式的主力选手。相比于专注生鲜食材的叮咚买菜,传统零售企业本身毛利润比较高,只要做足单量以及客单价,还是有更大机会实现盈利的,但同时也要考虑,一旦把前置仓做密、做大规模后,是否会对原有实体门店产生经营影响。

3、前置仓的过去,即时零售的未来

2019年,盒马首次尝试前置仓模式,开出超70家盒马小站。短暂试水后,发现这种模式难以走通,当时盒马创始人侯毅认为,前置仓是个伪命题,不可能盈利,也没有未来。彼时,尽管面临巨额亏损,但叮咚买菜、每日优鲜都还在纷纷加速布局前置仓。

而叮咚买菜们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一般前置仓设置在消费者集中的社区附近1-3公里,生鲜产品销售方利用冷链物流(冷藏车)提前将产品配送至前置仓存储待售,客户下单后,由前置仓经营者组织完成包裹生产和“最后一公里”的上门配送,可以实现0.5-2小时送达。无论是订单响应速度还是配送成本,前置仓模式相比直接配送都具有很大优势。

但在选址、速度优势之外,前置仓模式的运营也面临一些考验,其中租金及人力成本是首要问题。根据东北证券研报的测算,在不考虑产品从产地到达前置仓的运输成本的前提下,一间300平方米的标准前置仓,在客单价60元,单日订单量600-1400情况下,单笔订单的前置仓履约费用在10-13元/单左右,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3倍,平台型电商的2倍,社区团购的6倍。

另外,就是前置仓的履约成本也比较高,需要足够单量及客单价才能实现前置仓单仓盈利。前置仓建设不仅需要设置冷藏区及常温区,建设维护成本高,且需要配备一定数量人员运营及配送,每月固定支出较高。而且生鲜产品普遍毛利较低,若要实现前端盈利,需要有充足的订单支撑,且客单价需达到一定水平,使得毛利能够覆盖固定成本。

随着即时零售概念的提出和延展,前置仓也被纳入其中,就像上述提到的,已经发展出多种形式,比如像叮咚买菜、小象超市属于独立仓业态,而永辉超市属于“店包含仓”的业态,以及一些便利店采用“仓即是店”的业态。

与此同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基于销售大数据分析,前置仓模式在选址布局、选品补货、线上营销、取货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已经形成相对标准化的运行体系,具备了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未来能通过连锁经营快速复制扩张。而即时零售线上需求,可以依托前置仓形成的新供给,同时以零售门店的供给增量为补充,这种“仓”、“店”融合互补的新生态,将共同织密供给网络,品类丰富的前置仓也将吸引更多参与者,更好满足本地消费者需求,或许会迎来新一轮的风口。

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获突破,预计2026年装车昊铂车型
11月8日消息,广汽集团今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问题时表示,已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预计2026年搭载于昊铂车型。附原文如下:广汽集团于2024年4月12日广汽科技日活动发布了全固…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