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界
行业纵横 资讯速递 科技前沿 峰会论坛 企业快讯 商业快讯

中国企业全球布局储能市场,打造能源转型新引擎

2024-12-08来源:蓝鲸新闻编辑:瑞雪

在全球储能领域,中国企业的身影日益活跃,多个大规模储能项目相继在海外落地。今年1月,位于美国加州的Edwards & Sanborn光伏+储能电站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已运营光储电站,其中部分电芯由比亚迪提供。仅隔半年,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签约的7.8GWh储能项目再度刷新纪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在建储能项目。

在欧洲市场,阳光电源同样动作频频。11月18日,阳光电源与英国Fidra Energy签署了一份4.4GWh的储能合作协议,助力英国建成两座标杆独立储能电站,这也是欧洲最大的储能电站。而在东南亚,中国能建国际集团与广东院组成的联营体与马尼拉电力公司签署的Terra光储项目,则是该地区最大的光储一体化电站。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墨西哥等地也建设了一系列大型储能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规模宏大,还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储能领域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的作为投资方主导项目,有的则以供货方的身份参与,提供储能系统、电芯等核心设备。

储能行业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随着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占比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日益凸显。储能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充电宝”,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一环。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约260亿千瓦时,有力支撑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储能技术的多样性上,中国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实力。除了电池在内的电化学储能,中国还在机械储能、超导储能、热(冷)储能、氢储能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这些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不仅丰富了储能形式,也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以氢储能为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并初步建成了氢能的“制、储、运、用”完整产业链。在氢储能项目中,中国的储能企业可以与氢能企业形成产业协同,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产业协同的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布局。从供应链来看,储能行业包括上游原材料及核心设备供应、中游储能系统集成与安装运维,以及下游的应用场景。而实际上,储能的产业生态更为广泛,涉及多个领域的企业和多种储能形式。

在全球储能市场中,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日益凸显。一方面,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企业在产能、技术、价格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产业协同方面也表现出色,能够与氢能、超导等领域的企业形成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

在海外市场中,中国企业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以阳光电源为例,该公司不仅在欧美市场签下了多个大规模储能项目,还在中东市场积极布局,与沙特等国家的能源企业展开深入合作。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为中国企业赢得了市场份额,也为中国储能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和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中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中国储能产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4 T-EDGE

202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