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结束后,众多品牌纷纷晒出了10月份的业绩成绩单,其中呈现的景象却令人心情复杂。大品牌普遍实现了显著增长,而中小品牌则普遍陷入了“关店潮”和业绩下滑的困境,不少经营者心态濒临崩溃,纷纷发出“路在何方?”的疑问。
然而,在那些尚未被市场洪流击垮的区域品牌身上,我们发现了四条突围之路。
首先,不少品牌选择了“大力做减法”,通过精简产品线,转型为单品店,以独特的产品和故事吸引消费者。例如,广西的煲珠公和老红糖珍珠奶茶,在两广地区开出了300多家门店,月均营业额高达15~20万。
其次,一些品牌则选择了“巧妙做加法”,通过增加品类覆盖更多消费场景。比如长沙的果疯了,将水果茶门店升级为“鲜茶+炸鸡”模式后,营业额实现了三倍增长。
第三条路是“退守区域”,通过深耕本地市场,做足在地化。泉州品牌壶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们放弃了全国扩张的计划,转而聚焦泉州市场,通过多品牌发展和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了月均30万以上的单店营业额。
最后一条路则是“苦练基本功”,与加盟商共进退。山东的莫沫南路通过死磕运营细节、高频沟通加盟商、降低开店成本等措施,成功守住了市场阵地。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中小品牌仍然有机会通过创新和策略调整实现突围。无论是单品店的聚焦策略、双品类的市场覆盖、区域文化的深耕还是基本功的苦练,都是值得借鉴的突围之路。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小品牌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更多的中小品牌能够走出舒适区,打开思路,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