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界
行业纵横 资讯速递 科技前沿 峰会论坛 企业快讯 商业快讯

德国刚获稀土出口许可,转头就封杀中国AI,这操作让人看不懂!

2025-07-01来源:小连看世界编辑:瑞雪

近期,德国数据保护专员梅克·坎普对苹果与谷歌两大科技巨头提出了一项意外要求,指令它们从中国下架一款名为DeepSeek的人工智能应用,声称该应用涉嫌“非法传输用户数据至中国”。对此,谷歌方面回应称正在评估该要求,而苹果则未公开表态。

然而,此事背后的动机远非表面上的数据隐私问题那般简单。就在不久前,德国企业因中国对关键稀土资源的出口管制而陷入困境。中国自4月起对包括钐、钆、铽等在内的七类稀土实施严格管控,这对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占比高达71%)的德国高端制造业构成了直接威胁。但令人惊讶的是,宝马、大众等德国企业迅速获得了出口通行证,得以维持生产线运行。然而,德国在解决稀土危机后,却迅速转向对中国AI领域采取打压措施,这一“过河拆桥”的行为引发了广泛争议。

针对德国监管机构对DeepSeek的指控,有分析指出,这些指控缺乏充分依据。DeepSeek已在爱尔兰和新加坡设立了数据中心,确保其数据处理过程完全在欧洲境内进行,符合数据本地化要求。该应用采用混合专家系统(MoE)及FP8混合精度训练技术,进一步强化了数据处理的本地化特性。然而,德国监管机构似乎对此并不关心,其真实意图或在于寻找一个封杀该应用的借口。

中国网友对此事反应强烈,纷纷提出对等反击的建议。有网友指出,中国可以借鉴“突然死亡法”,即在发放出口许可后,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撤销,以应对某些国家的出尔反尔。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支持,认为应将此类条款明确写入相关协议中,以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同时,也有网友主张采取更为直接的反击措施。他们建议,对于任何试图封杀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国家,中国应立即取消其稀土配额,以示惩戒。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国网友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坚定立场和反击决心。

德国对中国AI应用的封杀行为不仅触及了数据隐私的敏感神经,更暴露了其在资源依赖与利益冲突之间的复杂态度。而中国网友的强烈反应和对等反击的建议,无疑为这场科技博弈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