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界
行业纵横 资讯速递 科技前沿 峰会论坛 企业快讯 商业快讯

2024零售新篇:存量中寻找增量,变革中迎接新曙光

2025-01-13来源:钛媒体APP编辑:瑞雪

2024年,零售业在困境与变革中交织前行。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去年超市百强榜中,超过半数的企业遭遇了销售负增长,零售业似乎跌入了低谷。然而,今年1至8月,全国餐饮收入的同比增速仅为6.6%,创下近十年来最低水平,本应是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反弹期,却未见明显回暖。面对业绩下滑的压力,价格战成为了众多商家的选择,折扣模式迅速崛起。

然而,2024年同样是零售业寻求突破的一年。4月,胖东来与步步高的合作拉开了零售调整的序幕;6月,史上最难“618”大促结束后,电商平台初步实现了低价目标,竞争焦点转向GMV;9月,名创优品宣布控股永辉超市;12月,阿里出售银泰百货,电商对线下零售的改造逐渐收尾。这一年,零售业的调整与变革从未停歇。

尽管零售环境充满挑战,但那些积极向上的企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商品与服务”这一零售本质的回归。它们致力于打造韧性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向上的决心和创新的动力。在存量市场下,这些企业调整预期、顺应低增长现状,努力盘活存量、寻找增量。

今年,消费领域出现了K型分化现象。一方面,消费者在大众商品上追求低价和白牌;另一方面,对于独特体验和品质生活的需求依然强烈。胖东来、山姆会员店以及地方文旅项目等,凭借良好的消费体验和品质保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上半年,低价内卷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大型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加剧,产业带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

下半年,零售企业开始策略性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向胖东来学习,引进一二线品牌商品。同时,电商平台如淘天、抖音电商、拼多多等,也将主要目标从低价竞争转向GMV增长。因为消费者并未放弃对商品品质的追求,商家需要从效率层面出发,为消费者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价值。

以零食有鸣为例,该企业通过直联源头厂家、优化采购环节,实现低价销售;同时,利用腾讯智慧零售的数字化能力优化选址和营销,提升了经营效率和业绩。在消费分化的背景下,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增强经营韧性,已成为商家的必备能力。

今年,胖东来实现营收近170亿元,在门店数量未变的情况下,较两年前翻倍;山姆中国全渠道年销售突破千亿大关,同样实现双位数增长。它们的成功,源于回归零售“商品和服务”的本质。胖东来自有品牌商品备受追捧,其“不满意就退货”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山姆和奥乐齐等外资零售商,则依托全球供应链优势成为品类专家,通过不断累积的商品信任,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同时,这些企业还通过本地化思维完善数字化能力,利用小程序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提供便捷服务。例如,山姆的官方App提供“极速达”和“全城配”服务,会员还可以加入企业微信社群,享受一对一客服和日常咨询等服务。它们通过与腾讯云的合作,从云基建层面提效,确保上层产品能力和数据的高效运转。

在回归零售本质的基础上,零售企业还在储备新能力。今年,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谈论“全域经营”,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江南布衣与沈阳华润万象城共建联域小程序商城,将双方的内容、会员、支付、活动等打通,实现了全域经营的短期红利。

然而,全域经营的长期价值在于挖掘存量私域用户的需求,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流量价值。阿里的88VIP、美团的神会员等,都在今年加大了补贴力度和适用范围。个体品牌如FILA也设置了消费者购买后的阶段性服务内容,打造全程陪伴的服务体验。全棉时代通过企业微信、小程序、视频号等工具提升用户粘性,已沉淀超过5300万的全域会员。

产业带数字化也是今年零售业的一大亮点。拼多多、1688等平台推出举措扶持新质商家,通过数字化能力对商家进行全链路扶持,助力产业带升级。这些举措旨在解决新一轮供需错配问题,推动产业带商家向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

出海寻找新增量也成为今年零售业的共识。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在潮玩杂货出海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茶饮品牌也积极探索东南亚市场。国内茶饮品牌的会员营销、供应链等数字化程度较高,这些经验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成功几率。

在出海的过程中,中国茶饮品牌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它们的产品发展速度快于当地市场主流,且数字化程度高。例如沪上阿姨自2020年起就施行数字化战略,利用数字化工具对近亿用户进行分层运营,显著提升了复购率和优惠券核销率。

今年,零售业态进一步分化,折扣店或低价不再是唯一解。精准锚定客群、满足特定需求的零售业态将获得发展机遇。例如,药妆店、饰品店等垂类专业店也到了升级的节点,胖东来金店、茶叶店以及老铺黄金饰品店已经显示出了类似趋势。在大量专业店升级过程中,加盟仍是快速扩张的核心方式,如何管理、赋能加盟商将是核心考验。

消费者行为也在发生变化。知萌咨询的调研显示,今年消费者更加理性务实,不再跟风消费和冲动购物。低价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逐渐得到纠偏,拥有核心消费信任的品牌、渠道和平台开始聚焦核心优势和核心用户,提供更专业的信息、商品和服务。

在存量竞争激烈的现状下,大品牌、大品类格局已定,头部效应仍将存在。但在消费分化的背景下,一批新品牌小企业也将批量涌现。它们不过度追求流量、规模和增速,而是通过人群细分和小而美的发展节奏,将一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满足到极致。这些新品牌需要低门槛的基建平台作为支撑,因此去中心化的平台如微信、小红书等备受看好。

数字化工具和新技能已成为零售企业的必需品。利用数字化模型对用户进行分层、个性化推送营销信息,并采用A/B组对照测试,已成为品牌提升获客转化效果的常用手段。同时,门店选址也越来越依赖多维度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减少了企业的试错成本。然而,仅有这些工具还不够,企业需要懂得使用工具、理解数字化发展的专业人才,才能实现内外协同、做好全域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