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界
行业纵横 资讯速递 科技前沿 峰会论坛 企业快讯 商业快讯

星巴克“一拖二”模式,是极致人效还是文化割裂?

2025-01-02来源:钛媒体APP编辑:瑞雪

星巴克近期宣布了一项名为“启航项目”的重大变革,计划从2025年1月起,将部分门店重组为多店社区(MSC),标志着其传统单店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这一新模式下,星巴克店长将首次承担起同时管理两家门店的职责,业界将此称为“一拖多”模式。

事实上,这种“一拖多”的管理方式在茶饮咖啡行业并非新鲜事物。据内部人士透露,瑞幸曾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尝试推行类似模式,但因员工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而未能持续。Tims和Manner等品牌也采用了类似的人力高效利用策略,但星巴克是首个将此模式体系化实施的企业。

星巴克以其独特的“第三空间”理念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功,但近年来,它正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通过更低的价格和更灵活的运营模式,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星巴克自身也面临着房租、人工等运营成本的巨大压力。

在广州,星巴克员工王澜透露,“一拖二”模式已经在当地实施了一段时间,并且这种变化带来了不少争议。店长们需要重新签订合同,并且薪酬增长并未能完全匹配他们增加的工作量。江苏某县城门店的员工辛东和上海店经理唐明也表示,虽然名义上薪酬有所提升,但实际上,奖金的获取变得更加困难,绩效不达标将导致两边门店的奖金都拿不到。

星巴克一直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著称,员工之间互称“伙伴”,强调团队合作和平等。然而,“一拖二”模式的推出,对星巴克精心构建的伙伴文化造成了冲击。为了适配新模式,星巴克设置了新的职级SM-2,即“资深经理人”,但这一变化并未能完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全职员工的晋升通道被限制,兼职员工因成本较低而更受欢迎,全职员工因此感到被边缘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星巴克门店的客流量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繁忙的吧台和拥挤的沙发区,如今变得空旷许多。这一现象与星巴克“一拖二”模式的推出相呼应,反映了星巴克在当前市场中的困境。财报数据显示,星巴克第四季度净收入下降3%,全球同店销售额下降7%,中国同店销售额更是下降了14%。

星巴克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本土品牌的竞争,更在于消费逻辑的快速变化。过去,星巴克凭借其高端定位成为身份的象征,但现在,咖啡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日常生活的标配。瑞幸、库迪等品牌以更低的价格和更丰富的产品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同时,这些品牌不断推出新奇口味和联名产品,而星巴克则显得相对保守,缺乏创新。

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概念也遭遇了挑战。随着快速便捷的咖啡外带和外送模式的兴起,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便捷的咖啡服务,而不是在实体门店中社交和休闲。尽管星巴克推出了“啡快”和“专星送”服务,但其业务模式和品牌定位仍然偏重于实体门店体验,难以适应新兴消费趋势。

星巴克的核心价值观也在逐渐淡化。过去,星巴克强调营造温暖而有归属感的文化,积极行动,勇于挑战现状。然而,近年来,星巴克在员工管理、产品创新和市场反应等方面都显得迟缓。例如,执勤民警在星巴克门店外被驱逐的事件,以及星巴克在数字化浪潮中反应迟钝,都反映了其价值观的缺失。

星巴克在推出新品方面也显得保守。尽管今年加快了推新速度,但多款新品被消费者评价为“新瓶装旧酒”,甚至被贴上“难喝”的标签。在小红书平台上,关于星巴克难喝的笔记超过一万篇,消费者对星巴克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表示失望。

在员工管理上,星巴克早期凭借创始人舒尔茨构建的价值观体系,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基层员工的声音逐渐被淹没。在业绩考核机制的影响下,员工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而疲于奔命,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归属感。

星巴克试图通过调整管理模式和推出新品来扭转颓势,但在中国市场,它面临的时间窗口已经越来越窄。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重拾消费者信心,将是星巴克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