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界
行业纵横 资讯速递 科技前沿 峰会论坛 企业快讯 商业快讯

吉利德:抗病毒巨头缘何迷失抗肿瘤红海?

2024-12-11来源:钛媒体APP编辑:瑞雪

在探讨全球部分国家为何长期陷入经济滞后与制度低效的循环时,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提出的“路径依赖”理论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深刻见解,并因此荣获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指出,一旦事物进入某一特定路径,便可能对其产生依赖,这种依赖源自经济生活中的报酬递增与自我强化机制。

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的兴衰历程,便是“路径依赖”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制药巨头,吉利德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戏剧性与转折。

上世纪80年代,生物技术在美国蓬勃兴起,吉利德正是在这股浪潮中应运而生。1987年,由迈克·奥丹创立,但公司早期资源匮乏,仅有6名员工,且缺乏顶尖科学家。在生存压力下,吉利德不得不承接药企的外包研发工作,直到1990年约翰·马丁的加入,才为公司带来了转机。

马丁的加入,对吉利德而言,无疑是命运的转折点。他曾在BMS公司从事多年抗病毒研发,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奥丹为了吸引马丁,几乎将公司的主导权拱手相让,并在1996年让出CEO的位置。马丁上任后,迅速确立了吉利德在抗病毒领域的战略方向,并通过一系列合作与研发,推出了多款核心药物。

1996年,马丁主导推出了吉利德的第一款抗HIV药物Viread,虽然首款产品Vistide销售不佳,但Viread很快成为爆款,为吉利德打开了抗病毒药物市场的大门。此后,吉利德通过持续迭代与并购,不断巩固其在HIV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02年,吉利德斥资4.64亿美元收购Triangle公司,获得抗艾药物恩曲他滨,并与Viread组合成鸡尾酒疗法Truvada,该产品不仅降低了病毒量,还能预防健康人群感染HIV,成为全球艾滋病预防药物的领导者。随后,吉利德又推出了多款以“替诺福韦”为基底的HIV迭代鸡尾酒疗法,包括Atripla、Complera、Stribild等,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制药企业行列。

在HIV药物取得巨大成功后,吉利德并未止步,而是进一步拓展抗病毒市场。2011年,吉利德以11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Pharmasset公司,获得其在研的丙肝药物Sovaldi。这一豪赌再次取得成功,Sovaldi上市后迅速成为全球放量速度最快的药物之一,为吉利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随着传奇缔造者马丁在2016年卸任CEO,并在2019年全面退出公司管理工作,吉利德的发展开始陷入困境。后马丁时代,管理层决定切入市场更广阔的抗肿瘤赛道,并延续了大手笔的并购策略。然而,这些并购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成绩,反而让吉利德在肿瘤赛道上迷失了方向。

2017年,吉利德以110亿美元并购Kite Pharma,虽然孵化了Yescarta和Tecartus两款CAR-T产品,但销售额与天价并购价格相比并不相符。随后,吉利德又分别以49亿美元和210亿美元收购了Forty Seven公司和Immunomedics公司,但这些交易也未能带来预期的回报。吉利德在肿瘤赛道的迷失,并非仅仅因为沉迷于并购,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失去了“战略灵魂”约翰·马丁。

马丁离开后,吉利德未能继续坚守其在抗病毒赛道的护城河理念,而是盲目进入了肿瘤赛道的争夺。要知道,当年马丁掌权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剥离肿瘤赛道,这些年来吉利德在肿瘤赛道也并没有太多的根基。因此,吉利德真正依赖的成功路径,不是并购本身,而是马丁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