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春晖
近日,咖啡连锁品牌太平洋咖啡因大量关店的消息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据了解,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15日的14个月,太平洋咖啡在内地的门店数至少减少了114 家,目前内地门店仅剩71家。多个城市如杭州、苏州、重庆等仅剩1家门店,而合肥等地已经完全撤出。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在“太平洋咖啡”的小程序上能查到的上海门店,要么处于休息状态,要么周末不营业,与当下咖啡消费的主流趋势明显不符。
太平洋咖啡一度十分辉煌。它起源于中国香港,1992年开设首家门店,2010年被华润集团成员公司华润创业收购后,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太平洋咖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2012年9月内地门店数量突破100家。在2016年前后,太平洋咖啡更是取代Costa成为内地咖啡行业的“老二”,仅次于星巴克。其独特的商务定位以及与银行、医院等合作推出的新型业态,都曾为品牌发展带来机遇。在咖啡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上,太平洋咖啡有着较高的标准,这也为其积累了一定的忠实客户。
然而,如今的太平洋咖啡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量关店的背后是咖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新兴品牌如瑞幸、库迪等物美价廉的“咖啡新势力”崛起,它们不断推进新品迭代,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太平洋咖啡的产品迭代缓慢,缺乏爆款产品,难以吸引消费者。太平洋咖啡的品牌形象和定位逐渐老化,其传统的商务定位在年轻化的消费市场显得格格不入。从价格来看,太平洋咖啡的价格定位也较为尴尬,单杯饮品价格在22元至37元,在这一价格带,消费者有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多种选择。
面对关店传闻,尽管太平洋咖啡否认了考虑退出内地市场的传言,表示将继续经营剩余门店,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重振旗鼓,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